關懷支持2020-11-21T08:37:52-03:00

如何支持陪伴正在哀傷的朋友

著親友面對生命中的重大失落,我們常不知該說或做些什麼如何安慰或陪伴對方。這種無力感常會讓我們希望他能堅強及振作起來,或因為自己不想再承接哀傷者的情緒而期待停止傷。然而,哀傷是非常個別化的歷程。旁觀者的干預,容易影響剝奪哀傷者經歷哀傷的權利。之所以如此哀傷,是因為兩者間有極深厚的連結 ,支持陪伴正在哀傷的親友探索他們自己的情感有助於哀傷者完成悼的任務。

 

我們可以這麼

我們試著用開放性的問話 ,引導哀傷者說出對逝者的回憶與情感, 專注傾聽並以不評斷的同理心回應, 將可有效支持哀傷者抒發與探索其情續,如:
  • 你願意和我說你的痛苦嗎?
  • 這樣的痛苦,實在讓人難以忍受。
  • 你受的苦我無法想像,但如果你願意告訴我,很想聽你說。
  • 難過是自然的,哭出來或許會好一點。
  • 發生這種事情的確讓人難受,我會陪著你一起度過。
  • 你現在最難受的是什麼呢?你希望我怎麼做嗎?

我們可以這樣

  • 不論他說什麼都用心傾聽。雖然無法一 下子消除哀傷者的傷痛,但這分用心傾聽和理解,能讓他覺得自己並不孤單。
  • 告訴對方「需要時可以打電話給我 」。讓他知道你願意騰出時間陪伴他。
  • 陪伴是最有力量的慰藉,無須說甚麼安慰話語,只要在旁默陪他掉眼淚。
  • 可以主動聯繫或給予溫暖,如電話或傳簡訊「昨晚睡得如何?」來表達關心,然後靜待其需要,再提供我們的關懷。
  • 設身處地思考他的實際需要。如主動提出可以幫忙接送小孩、購置生活用品協助整理房間…,用行動為哀傷者分擔一些庶務工作。
一套安撫慰問傷心人的卡片
坊間有生日賀卡、各種節日的萬用卡,獨缺慰問失落、關懷傷心的卡片。恐怕是…我們不懂得如何關懷喪痛的人,而不是對他們漠不關心吧!「撫心慰問卡」(簡稱撫心卡)是一套為了慰問遭逢失落、喪親變故,或經歷人生低潮、走在傷心幽谷的朋友,所精心設計系列的卡片。生有時,死有時;歡樂有時,悲傷有時;登高有時,落下有時;歡聚有時,離別有時;慶賀有時,懷念有時。友善和關懷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懷,如果我們經歷失落,感受沉痛悲傷時,收到來自好友親朋寫下的隻字片語,透過一張卡片捎來的安慰、情緒支持,與噓寒問暖,這正是雪中送炭的關懷連結,也是我們在黑暗幽谷中最需要的一盞盞燭火,支持我們有力量再走下去。
捐款獲得
急性失落現場,哀傷者無法停止哭泣,該如何安慰他?2020-02-18T08:32:57-03:00

這是急性哀傷反應,無需要哀傷者強加壓抑。不用說甚麼話,只是在旁陪伴著,就是最好的支持。

如何協助家人意外死亡(如:車禍死亡)的學生面對悲傷情緒?2020-02-18T11:22:36-03:00

想要協助家人因意外死亡的學生面對悲傷情緒需要專業能力,建議在獲得學生的同意之後,轉介專輔人員。第一線的師長最重要的是瞭解並提供孩子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經驗他的悲傷,而非鼓勵(逼迫)他趕快走出來、堅強面對、恢復正軌或要他迅速轉換角色擔起重擔。例如,不斷的催促孩子趕快放下哀傷,化悲痛為力量,要為爸爸加油考上好學校,繼續活下去…。10 歲以上的孩童或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可能因刻意表現堅強而隱藏悲傷,需照顧者特別細心觀察。

如何幫忙哀傷者快速走出陰霾?2020-02-18T11:10:37-03:00

哀傷歷程是非常個別化的,每個人所需調適的時間都不同,在事件發生的半年內,哀傷者的情緒若比較不穩定是常見的。走完悲傷到完全適應有些人大約需要兩年到三年。悲傷其實沒有所謂的完成,而是達到一種適應狀況,也就是恢復生活的平衡狀況。如果隨著時間過去,悲傷情緒愈來愈往下走,這時可能需要精神科或心理諮商專業的協助。此問題的詢問者,必須先自覺,看到哀傷者在哀傷中,自己的焦慮為何?為什麼自己希望對方快速恢復正常?請放下自己的期待,讓哀傷者有充裕的空間去經驗他的哀傷歷程。

失落事件過後,看到哀傷者瘦了且精神萎靡,要如何幫他重新振作起來?2020-02-18T11:14:02-03:00

這是常見的哀傷反應,請放下自己的焦慮與期待,尊重哀傷者的個別歷程。

當哀傷者總是流淚、自責說:當初應該可以做得更多。該如何回應?2020-02-18T11:22:02-03:00

讓哀傷者重述經驗,增加與逝者的連結,讓哀傷者知道自責代表我們正在思念這個人。

為什麼走過哀傷如此困難?2020-02-18T11:21:22-03:00

哀傷喪親者不只經驗到失去逝者的現實,尚有多方面如漣漪般的失落將會造成衝擊,包含自我的失落﹑安全感與意義的失落。
原來的角色﹑自信﹑未來希望與夢想常跟隨逝者而消失,進而質疑自己原有的信仰及信念、疑惑未來,不知活下去的意義?這過程,若支持者能夠保持敏銳、試著了解哀傷者需求,就有機會支持陪伴他度過。

看到卡在哀傷議題的哀傷者,用各種傷害自己/他人與混亂的生活方式逃避哀傷,該怎麼做?2020-02-18T11:16:56-03:00

當哀傷者出現自傷行為或生活混亂,表示其適應可能已出現問題,建議陪伴他去尋求專業人員協助,若是不熟悉的話,提醒他信任的親友,陪他去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自從他的最愛走了之後,如果哀傷者抗拒他的失落,不願意談論和逝去者任何相關的事,該如何幫忙他?2020-02-18T11:11:54-03:00

這是哀傷者正在經歷哀傷的歷程,試著放下自己想幫忙的想法,務必給予空間與尊重。

如何讓哀傷者情緒鬆綁,願意面對自己情緒,釋放情緒?2020-02-18T11:22:17-03:00

務必尊重哀傷者個別化的哀傷歷程。親友及哀傷關懷支持者必須先釋放自己對哀傷者應該盡速恢復正常的期待,並應覺察是否已產生移情反應。

失落事件已半年以上,哀傷者仍然彷彿變了一個人,不說話,該怎麼辦?2020-02-18T11:18:10-03:00

提醒建議他所信任的親友,陪伴他去尋求精神心理專業人員協助。

班上有孩子剛失去的父母,我該讓班上其他同學知道嗎?2020-02-18T08:53:13-03:00

不一定,視孩子的接受程度與準備度而定。
老師想與孩子談此主題前須詢問其意願,最重要的是,在未取得孩子的同意之前不應執行;即孩子已準備好面對,且周遭的同學也知道如何提供關心時才合適。老師也可嘗試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喪親的孩子了解當同學詢問或安慰時,自己如何回應。

甚麼情況是須要專業介入的高危險哀傷者?2020-02-18T08:49:05-03:00

以下有幾種情況,喪親者會面臨較大的身心壓力,較需要專業的介入協助:

  • 突如其來無預期的死亡,讓人缺乏心理準備。
  • 與哀傷對象的關係緊密或高度依賴,因此面對獨立生活將有困難,很難重建自己生活意義的哀傷者。
  • 哀傷者已累積多重失落經驗,且有既存的身心健康問題存在。
哪些話不合適對哀傷者說?2020-02-18T08:34:32-03:00

哀傷無法藉由理性的認知而繞過,而是需要寬裕的空間,容許他們好好地哀傷。訴諸理性,用說理的方式希望對方收起眼淚,是對悲傷者權力的剝奪。可能造成他們對自己的哀傷感到更加的自責,或因怕他人的眼光,而在心理層面逐漸遠離其他人,獨自在人後掉淚,深陷在哀傷中而無法自拔。

以下是常見不合適對哀傷者說的話,請互相提醒避免。

  • 別再難過了!你要趕快走出哀傷,孩子們都需要你!
  • 我完全能夠了解你的痛苦!
  • 別哭了,事情都過去了,日子總是要過…
  • 他在天之靈不會希望看到你這麼難過的…
  • 別哭、要堅強、要勇敢!
  • 時間久了就沒事了(時間會治療一切)
  • 人生就是這樣、看開點!
面對哀傷喪親者不知道該說什麼?2020-02-18T08:08:37-03:00

一般人面對喪親者常不知道該說什麼才能安慰對方,或怕講錯話。其實哀傷者最需要的是其他人的聆聽理解與包容。最重要的是盡量專心聆聽陪伴哀傷者,透過述說,哀傷者探索拆解心情,當他們談得越多,越容易推動他們跨越哀傷。

當哀傷者說:「我好想死」?該如何回應?2020-02-18T08:31:45-03:00

先不要急者否定哀傷者想死的心情。先接納哀傷者痛苦到想死的心情,靜靜地聽其訴說,這樣才能繼續有效陪伴哀傷者。若擔心哀傷者真的尋短,可以明確的告訴他:「雖然你現在很痛苦,但是我不希望你死,我會繼續陪著你度過這個艱難時刻」。
如果發現哀傷者憂鬱和沮喪的狀況,越來越長,過度退縮或有自殺的傾向,建議您陪伴他尋求精神心理專業人員來協助。

哀傷的孩子,在學校常會隱藏起來,用不同的面目呈現。雖然轉介至學校輔導或心理體系,但若評估尚無經濟與自殺問題,很快就會結案。隱匿的哀傷,日後將以各種不同的面目呈現。最常見在各縣市的「少年服務中心」,可以看到處於危機青少年所呈現的多元哀傷面貌。因此第一線老師與輔導人員學習哀傷者處遇方式非常重要。
蓮花基金會特別與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合作,於寒暑假針對教育輔導人員推出「校園哀傷關懷輔導種籽老師」培訓計畫,參加者於後續可聯繫成為哀傷關懷輔導種子老師,由兩會組織網絡社群為提供校園輔導老師之哀傷關懷彼此支持、進行專業討論與資源連結。
期許目標:協助教育輔導體系強化其能力,針對有哀傷議題者提供支持。

0
種籽老師數量

更新時間2020/11/20

哀傷藏在生活之中,是生死教育的重點。哀傷具有及時性,孩子在急性哀傷期的混亂點需要有支持的渡口。身為第一線哀傷接觸者的師長,若有能力初步承接孩子的情緒、增強其辨識高危險哀傷的敏感度並適時轉介資源非常重要。校園哀傷關懷輔導種子老師可視學校端之哀傷輔導需求,向本會與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共組之網絡社群申請校園哀傷議題講座/工作坊/個案研討等(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負責媒合適合的諮商心理師名單給蓮花基金會,後續該活動之相關行政事宜,如:聯繫、辦理、經費核撥及學習成果等事宜,則為蓮花基金會負責)。

0
校園講座數量

更新時間2020/11/20

在生命陷落時,哀傷者因失去摯愛而痛苦傷心頓失方向,在急性哀傷期的混亂點需要有支持的渡口。第一線接觸的關懷支持者的我們,若能放下自己習慣的因應模式,就能及時承接哀傷者的情緒,提供哀傷者真正開放與接納的支持關懷。課程內容除了介紹基本觀念之外,將以正念為基礎,透過實際練習與體驗,關懷者先練習對自我情緒的覺察與接納,進而將其運用在哀傷陪伴工作,將能為哀傷者帶來適切的陪伴與支持的力量。
主要對象:歡迎各類型團體申請合辦
課程設計:初階6小時、進階6小時

歡迎寫信申請